堅決擔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工業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深刻指出:“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如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偉業中一如既往地勇擔中國工業使命,彰顯中國工業力量,是全體中國工業人亟待回答的時代命題。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中國工業化的輝煌成就,是中國式現代化在中國工業領域的生動實踐,從一個側面完美詮釋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伴隨著中國工業化的快速推進,中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建成世界上最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奠定了當代中國雄厚的物質和技術基礎。
不容置疑的是,快速發展的中國工業也帶來不少“成長的煩惱”,主要體現在中國工業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變;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不足,多數產業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基礎能力薄弱、產業共性技術供給不足困擾行業發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仍處于起步階段,兩化融合有待走深向實。尤其是產業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被外國“卡脖子”的情況時有發生,成為掣肘中國工業做強做優做大的阿喀琉斯之踵。
理論來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黨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擘畫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作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重大部署,關鍵時刻為中國工業發展注入了嶄新的時代內涵和澎湃動力,為破解中國工業“成長的煩惱”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由此翻開新的篇章。
使命在召喚,自主可控時不我待。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要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近年來,我國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但總體上受制于人的格局沒有被打破,部分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仍然依賴進口。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強基固本是關鍵。要深入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在重點領域布局一批產業基礎共性技術中心,重點發展一批市場急需的基礎零部件和關鍵材料,加快新型元器件產業化應用。要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卡脖子”薄弱環節,“一鏈一策”推進強鏈補鏈穩鏈,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攻關,促進全產業鏈發展。要深入推進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著力解決制造業創新面臨的資金投入、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種種難題,打通制造業創新鏈上關鍵共性技術的斷點、堵點,占領創新制高點,加大產業基礎共性技術供給。
使命在召喚,綠色低碳吐故納新。綠色低碳發展是國際潮流所向、民生所系,是新型工業化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雙碳”工作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順應技術進步趨勢、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動擔當大國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需要。促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要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健全市場化法治化化解過剩產能長效機制,嚴格執行鋼鐵、水泥、玻璃等產能置換政策,優化布局乙烯、煤化工等重大項目。要全面落實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加強綠色低碳技術改造,提高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要深入挖掘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的兼容點,充分吸收利用工業文明創造出的物質財富、技術手段和組織制度,夯實生態文明的物質基礎,使全體人民在充分享受工業化成果的同時,占據全球綠色發展和低碳競爭的制高點。
使命在召喚,數實融合如虎添翼。數字經濟發展方興未艾,給越來越多的產業領域帶來深刻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工業發展中聚集了大規模海量數據,為數據資源的精準識別、深度挖掘、系統集成、綜合運用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近年來,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等為代表的前沿數字技術,通過工程化和產業化的方式,融合滲透到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中,牽引著我國工業數字化快速發展。促進數實深度融合,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供需對接,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鼓勵工業企業將數字技術深度應用于從研發到生產再到服務的工業全流程,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要大力推進專業化、定制化的產業數據服務,形成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綜合運用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新一代數字技術,重構市場結構和產業生態,鞏固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推動中國工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通過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中國工業人定當不負重托,牢記使命,苦練內功,切實補短板、鍛長板,努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實現產業體系升級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續寫無愧于時代的榮光。(文章整理自網絡,由直流屏發布。)